。
&esp;&esp;第二篇是三篇里言辞最是激烈的,把他的文章批的一文不值,从百姓受礼教教化,到刑法太过,引起民变,再到若无仁心,岂能为官,一味用法度丈量他人,只会民生沸腾,不得安宁。
&esp;&esp;第三篇格外平静,堪称循循善诱,从礼的出现到,法的出现,先进行一个论述,之后话锋一转,开始批判法的强硬和礼的软弱,只言辞中,还是更推崇用春风化雨的礼教来教化百姓,对她的法家思维并不苟同。
&esp;&esp;这三篇各有特色,但明显感觉不是同一个人写出来。
&esp;&esp;江芸芸盯着看了半天,心里诡异升起一个念头。
&esp;&esp;——她的作业这么迟拿回来,不会是在外面溜达了一圈吧。
&esp;&esp;——看了我的文,竟然没一句好话。
&esp;&esp;她心里升起一股胜负欲。
&esp;&esp;许是被老师提点的那股气一直没有消退下去,她不觉得自己做错了,却又违背不了这个世道,这件事情,她不能去怪老师,更不想去怀疑自己。
&esp;&esp;又或者这三篇的文字口气实在太过教导,一个个都用长辈的口气来提点她这个无知小儿,到底是谁,这么大的口气!
&esp;&esp;江芸芸愤愤提笔,打算一一反驳过去!
&esp;&esp;你说我有法家嫌疑,法家怎么不好,秦朝若是商鞅没有变法,怎么可以富强,开国皇帝哪一个不是立国先立法,人心不古,不吝于用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他人,先设定框架,才能徐徐图之。
&esp;&esp;你说我让民生沸腾,百姓不得安宁,却不知就是因为法律有漏洞,为官者钻法律漏洞才会让百姓生活无法改善,安民之道,在于察其疾苦,而非言语激励。礼为导,法为路,两者看似殊途同归,但细究下来,失礼之人不会有惩戒,但违法之人并要严惩,若为民,法为尺度,礼为约束,并无不对!
&esp;&esp;你更推崇礼法,可到最后周朝还是被秦所替代,事情发展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,一成而不可变,故君子尽心,要求人心一直向善太难,不如完整律法,约束人心。
&esp;&esp;她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,直到子时过半才堪堪停笔。
&esp;&esp;这只是三篇初稿,她仔细检查了一下逻辑,确定没问题这才停笔,准备明日再好好润色,争取文辞简约。
&esp;&esp;辩论,我必不可能输。
&esp;&esp;——来自大学辩论社社长的自信。
&esp;&esp;—— ——
&esp;&esp;江芸芸今日赖了一炷香的床才匆匆爬起来,不曾想周笙竟然起了个大早,过来看她了。
&esp;&esp;“你怎么来了?”江芸芸喝着牛奶,一脸惊讶。
&esp;&esp;周笙见她嘴边一圈白色,用帕子擦了擦她嘴边的水渍,笑说着:“喝这么急,小心呛着。”
&esp;&esp;二十七八岁的女子已经有了女人的丰腴,猝不及防靠近时,江芸芸先一步红了脸,自己接过帕子呼噜了一脸,一张小脸被擦得红扑扑的。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