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个能熬的,去年的时候史苗就以为甄家老太太要走了。
&esp;&esp;不想最后瘫在床榻上又熬了一年。
&esp;&esp;昨天她都没来得及问甄家的情况……
&esp;&esp;是不是在做梦?
&esp;&esp;可那声音越来越清晰。
&esp;&esp;史苗费力的睁开眼:“甄家老太太没了?”
&esp;&esp;帐子外丫鬟春心的声音传进来:“太太,甄家老太太昨个半夜里没了。”
&esp;&esp;史苗一瞬便清醒了。
&esp;&esp;“知道了,让外面的人预备好,你们大爷二爷都去一趟。”
&esp;&esp;春心又道:“昨个夜里大老爷二老爷都去了,太太刚刚回来,辛苦劳累,便让人不要吵醒您。”
&esp;&esp;史苗慢悠悠坐起来:“几点了?”
&esp;&esp;春心看了看怀表,这是负责屋里伺候的人才能有的物件。
&esp;&esp;“回太太,九点三十五了。”
&esp;&esp;史苗平日里六点半就起了,这回还真是睡得晚。
&esp;&esp;春心在外面又问:“太太可要起了?”
&esp;&esp;史苗掀开帐子,春心马上就和两个小丫头上前服侍。
&esp;&esp;史苗梳洗完毕,吃了早餐,等到中午的时候,贾赦和贾政才回来。
&esp;&esp;甄家丧事必然是大办特办,比起秦可卿有过之无不及。
&esp;&esp;唯一少的,大约是金陵城不像是皇城根子下,王公勋贵不多。
&esp;&esp;大过年的,红事上热闹不得,白事上热闹却不犯忌讳。
&esp;&esp;好些闲着没事的人,都去甄家那边凑热闹,显出一种别样的怪诞。
&esp;&esp;还没过十五,京城里又送了信来。
&esp;&esp;想来这信大约是年前就送出,却是今年才送到。
&esp;&esp;这样不早不晚的信,史苗还担心是不是京城的女儿们出了事。
&esp;&esp;万幸皆是好消息。
&esp;&esp;贾姝、贾娴和贾媃都又有喜了,忙着告诉史苗,才又半道补了一封信。
&esp;&esp;大房媳妇周若热络的招呼人预备贺礼。
&esp;&esp;虽说有些东西从公中出,但大房也要有自己一份心意。
&esp;&esp;今年过年冷清,除了祭祖和去甄家走动一二,
&esp;&esp;贾赦都在家中呆着。
&esp;&esp;周若忙着预备的时候,贾赦盘腿坐在炕上拼儿子贾瑚的七巧板。
&esp;&esp;金陵原本没有炕,贾赦嫌弃湿冷得慌,今年冬天特意让人请从北边来的师傅,给自己修了一个。
&esp;&esp;暖洋洋的,舒服极了。
&esp;&esp;周若抱着一匹缎子走出来,笑意盈盈与贾赦闲话:
&esp;&esp;“咱们家三个姑奶奶,跟约好了一样,没准孩子前后脚生下来,早点预备好,万一到时候遇到个什么事,忙不开。”
&esp;&esp;这话其实很有理,贾赦听着心里高兴,脸上带着笑,嘴上却随口道:“你看着办就好。”
&esp;&esp;周若把手里的布放在一旁的墩子上,回头又道:“大爷只管放心,将来要是四妹妹有了好消息,我必定预备最厚的礼。”
&esp;&esp;这么一说,贾赦就更高兴了,一抬眼看见贾瑚拉着门帘想进来,冲他招招手:“瑚哥儿,过来。”
&esp;&esp;贾瑚穿着袄子,迈着小短腿跑过来,就要往上爬。
&esp;&esp;贾赦一把将儿子薅起来:“今日学了什么?”
&esp;&esp;贾瑚噘噘嘴,拿着七巧板,开始背今日先生教的诗。
&esp;&esp;贾赦忙着逗儿子,大奶奶也要接着预备东西,大约是那块料子不合心,她又把布拿起来,重新往大房的库房去。
&esp;&esp;才走出来,春风寒气未散,吹得脸发痛。
&esp;&esp;周若身边的嬷嬷好心提醒道:
&esp;&esp;“奶奶以后还是少提,瞧着林家那边也没什么意思,四姑娘都嫁过去那么久了,也没动静,老太太提也不提一句。”
&esp;&esp;按理说四姑娘嫁出去时候不短了,且四姑娘出嫁的时候年岁也很大。
&esp;&esp;先前大姑娘出嫁的年岁也大,但大姑娘不出半年就有了喜。
&esp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