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;&esp;“杨中丞,三品的官吏都应是智者,下不为例!”
&esp;&esp;李隆基听到李瑄阐述,又听到宰相肚里能撑船,一下子气消。
&esp;&esp;很明显,这是在形容宰相肚量大的话。
&esp;&esp;李隆基知道李林甫没有这样的肚量。
&esp;&esp;但李瑄有!
&esp;&esp;那句“好宰相”,说得就是李瑄。
&esp;&esp;正如李瑄所言,尊重一个大臣,才能得到死心塌地的效忠。
&esp;&esp;李隆基也想到从杨崇礼到杨慎矜几十年来为他主事太府的事情。
&esp;&esp;太府掌国库、仓库、两京市署等。
&esp;&esp;这样的位置,怎么可能造反呢?
&esp;&esp;“臣叩谢陛下,今后为陛下,为国家肝脑涂地,以报答陛下的信任。”
&esp;&esp;杨慎矜心中激动,再次一拜。
&esp;&esp;刚才李林甫提出要去问拿他府中的奴仆,他的心头提到嗓子眼。
&esp;&esp;还好在关键时刻,李瑄出班为他发声。
&esp;&esp;此时此刻,杨慎矜心中对李瑄无比感激,发誓倾尽杨氏家族,也要支持接下来李瑄的策令。
&esp;&esp;杨慎矜也属于弘农杨氏,他是自古杨氏中,最显赫的一支。因为他的高祖父是隋文帝杨坚。
&esp;&esp;可惜杨氏也是各过各的,几乎形同陌路。
&esp;&esp;五杨,只顾自己,不顾其他同姓。
&esp;&esp;另外,杨璹的一支,杨怡的一支,杨绾的一支等等,都没有丝毫交集。
&esp;&esp;他们关系太远,远到十几代。
&esp;&esp;相比之下,李林甫不甘心地回到座位上。
&esp;&esp;李隆基的一句话,除了更信任李瑄,还包含重大的信息。
&esp;&esp;但他无能为力!
&esp;&esp;就像是高力士一样,只要圣人宠信,不需要党派,一人就是一派。
&esp;&esp;李瑄就有这种趋势。
&esp;&esp;除了愤怒,没有言语能表达李林甫此刻的心情。
&esp;&esp;他认为李瑄的“宰相肚里能撑船”,是暗讽他小肚鸡肠。
&esp;&esp;包括文武百官也是这么认为。
&esp;&esp;就像李瑄曾经的《咏柳》一样,骂人不带脏字。
&esp;&esp;“启奏陛下,臣还有奏!”
&esp;&esp;杨慎矜回班以后,不待朝会继续,再次出列。
&esp;&esp;“讲!”
&esp;&esp;李隆基奇怪杨慎矜的举动。
&esp;&esp;“昨日杨度支检举比部郎中吉温在审理杜有邻案时,故意让柳绩诬陷杜有邻,以牵连太子。致使杜氏家破人亡。”
&esp;&esp;杨慎矜向李隆基禀告道:“臣已经将吉温关押至御史台,正在审问……”
&esp;&esp;群臣听到杨慎矜的此番言论,无不失色。
&esp;&esp;这消息可比妖僧史敬忠还要炸裂。
&esp;&esp;今天能朝堂是怎么了?
&esp;&esp;刚才搞杨慎矜,是李林甫在向李瑄发难。
&esp;&esp;现在搞吉温,剑指李林甫。
&esp;&esp;杜有邻案,圣人交给李林甫审理,而李林甫则让自己的头号爪牙吉温操办。
&esp;&esp;李林甫知道今日要面对这件事情。
&esp;&esp;他以为是在大胜的情况下,谁知韩朝宗这个老贼反水,再次被打击威望。
&esp;&esp;“右相,吉温是你用的吗?他是个不良人,你也敢用?”
&esp;&esp;李隆基面有愠怒,向李林甫说道。
&esp;&esp;他早就看吉温不顺眼了,这家伙獐头鼠目、贼眉鼠眼,一看就不是朝廷命官。
&esp;&esp;“启奏圣人,吉温有些许才干。在比部的官职上,没有任何过失。臣认为杨度支是一面之词。杜有邻案已经结案大半年,如此重大的事情,杨度支却偏偏这个时候说,他意欲何为?”
&esp;&esp;李林甫出列把话说一半后,转向后方的杨钊。
&esp;&esp;最后,李林甫又向李隆基一拱手:“臣觉得杨度支无非是得到道听途说的消息,就向御史台告状。”
&esp;&esp;李林甫一直看不起杨钊。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