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毕竟别说是救,那场袭击都是她策划出来的。
&esp;&esp;没等黎筝答应,扶苏便是一个大礼:“扶苏谢小先生救命之恩!”
&esp;&esp;小孩手忙脚乱的去扶:“长公子不至于,不至于,哎呀,您快起来,我如何受得。”
&esp;&esp;扶苏被黎筝拉起,用种一切尽在不言之中的感激目光看着她。
&esp;&esp;不一会儿,又热切的带着黎筝去玩投壶。
&esp;&esp;黎筝:“·····”
&esp;&esp;怎么说呢,距离她生下“秦三世”还道重且长。
&esp;&esp;观扶苏对自己的热乎劲,有情人终成眷属不好说,但是混成穿一条裤子的好兄弟也许还是很有希望的。
&esp;&esp;第8章
&esp;&esp;在等待秋猎到来的时间里,黎筝又向秦始皇献了一次后世之物。
&esp;&esp;是在西汉、东汉之间,蔡伦发明的造纸术。
&esp;&esp;以树皮、麻头、破布、旧渔网为原料,经过搓、捣、炒、烘、打浆等工艺,一张柔软,洁白的纸张就成型了。
&esp;&esp;一经拿出,便在士大夫阶层中掀起了巨大的轰动。
&esp;&esp;春秋战国时期,读书人广泛使用竹简书写阅读,并以“学富五车”来形容知识储存量。
&esp;&esp;然而,一捆竹简能容纳多少文字?
&esp;&esp;又需要几捆竹简,才能记录下一整本书的内容?
&esp;&esp;在如此情况之下,五辆牛车,能运载几本书?
&esp;&esp;知识的难以储藏和搬运,书本的笨重与高昂的成本。
&esp;&esp;这些难题在轻薄便携的白纸面前统统迎刃而解。
&esp;&esp;就连嬴政都情绪外露的喜上眉梢。
&esp;&esp;作为一天批阅120斤奏折的勤勉君王,每天光是拿着这些竹简阅读的繁重就足够他感到双手酸痛了。
&esp;&esp;现在有了竹简的替代品之后,他更是如获至宝。
&esp;&esp;为了与白纸配合,黎筝又拿出了墨水与毛笔。
&esp;&esp;过往,人们在竹简上书写时使用的都是雕刻的方式,而在白纸上,就不能依样画葫芦了。
&esp;&esp;同时拥有白纸与毛笔,才能使得书写与阅读变得更为高效便捷。
&esp;&esp;然而,黎筝前往嬴政的宫殿献纸之时,赵高还十分不屑的嘲讽。
&esp;&esp;“邹舍人要将此物献给大王?”
&esp;&esp;他纤细的手指捻起一张轻薄的白纸,满脸不屑的拿着那a4大小的纸张在胳膊上比划。
&esp;&esp;“此物能有何用处?长度不够制衣,轻薄无法御寒。”
&esp;&esp;他扯着纸张的两角,“撕拉”一声,将黎筝准备献给嬴政的其中一张白纸撕成两半。
&esp;&esp;“无法抵挡兵刃箭矢,虽说触感光滑,但很容易起皱褶。没有任何皇宗贵族会愿意穿这样的衣服!邹舍人,无需进殿,高便知晓你这布料绝对不会受大王欢迎,赶快离开吧!”
&esp;&esp;他站在章台宫门口,大有不让小孩进去面见嬴政意思在。
&esp;&esp;更是希望能用刻薄的话语叫她无地自容,知难而退的打道回府。
&esp;&esp;小孩的脸像暹罗猫是一样,四周白嫩,中间黝黑。
&esp;&esp;在制作出来的纸张当中,黎筝根据纸张轻薄还是厚重,光滑还是粗糙,洁白还是黯淡的三个指标,将成品划分为了优、良、差三等。
&esp;&esp;而满足轻薄、洁白、光滑这三个条件的纸张,在黎筝手下的工匠还不够熟练的情况下,拢共也就制造出了百来张。
&esp;&esp;现在还被赵高直接损毁了一张。
&esp;&esp;不好直接发火吧,也已然能看出她眼中的愤怒。
&esp;&esp;扶苏有些担忧的牵住黎筝的小手,安抚的摇了两下。
好版主